反制!对美加征34%关税,面对贸易升级出口企业要做好哪些措施?

重磅!继白宫4月2日关税宣布即生效后,在4月4日我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建议出口企业和商家关注政策,制定好出海的应对措施。
NO.1 中美贸易细则
美国“对等关税”生效后,中美贸易再次升级。
01 对美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在国际贸易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每一项政策调整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25 年 4 月 4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重磅公告,宣布自 4 月 10 日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
1.加税范围与幅度
  • 所有美国进口商品:现行关税基础上加征34%(例如原税率5%将升至39%)。
  • 保税与减免政策:加征部分不予减免,原有政策维持不变。
2.缓冲期安排
若货物在4月10日12:01前启运,并于5月13日24时前到港,可豁免新关税。
3.配套措施
对7类中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限制16家美国实体合作,暂停6家美企产品输华资。
 
02 “对等关税”回顾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命令,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对各国征收对等关税。要点如下:
1. 对所有进入米国的商品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该关税将于美东时间4月5日零点生效(对应北京时间4月5日中午12点)。
2. 对约180个国家和地区进入米国的商品征收最低10%,最高49%的对等关税,该关税将于美东时间4月9日零点生效(对应北京时间4月9日中午12点)。
3. 根据米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文件显示,对中征收34%的对等关税,叠加特朗普之前对我国加征的20%关税,我国的累计关税将达到54%。部分产品关税将达到79%以上,部分产品双反税叠加后税率超过100%。
特朗普和白宫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系列图表,通过展示其他国家“对米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率”,强调米国在现有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公平”地位,合理化其加征关税的决策。
图表分为两栏,第一栏为美单方面统计的“其他国家现行对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综合税率”,第二栏为美国拟征收的“对等税率”(通常为第一栏数值的一半)。例如,美声称我国大陆对美综合税率为67%,因此拟征收34%的关税;欧盟为39%,拟征收20%。
 

 
“对等关税”行政令,引发多国强烈反对。此举标志米国单边主义升级,或加剧全球贸易摩擦,冲击供应链并推高通胀,多国呼吁通过谈判化解争端。
反制美国关税的这一举措是对美方此前一系列单边关税政策的有力回应,旨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以及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规则。对于众多企业而言,深入理解这一政策要点、分析潜在影响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NO.2 受影响出口品类分析
那么,“加征关税”后的中美贸易升级,会影响哪些品类?
01 机电产品领域
我国的机电产品在美市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涵盖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等诸多品类。
加征关税后,美国进口商采购中国机电产品的成本将显著增加。以一家美国大型零售商为例,其每年从我国进口价值数千万美元的电机产品,关税上调后,仅关税支出就将大幅攀升。这极有可能促使部分对成本极为敏感的美国客户,转而寻求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替代产品。
不过,对于一些对产品质量、性能和售后技术支持有严苛要求的美国客户,由于我国机电产品在技术创新、品质管控和服务响应速度上具备优势,他们或许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若能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提升定制化服务水平,强化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仍有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维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02 家具寝具与灯具品类
凭借高性价比优势,我国的家具寝具及灯具产品在美国市场广受欢迎。然而,此次关税大幅上调,将使这些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大打折扣。
对于美国的大众消费者而言,在价格因素主导下,他们很可能选择价格更为亲民的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消费升级趋势在美国市场逐渐显现,部分注重产品设计、环保性能和品牌内涵的美国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度相对较低。
我国相关出口企业若能加大在设计研发方面的投入,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推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依然能够吸引这部分中高端消费群体,有效缓解关税带来的冲击。
03 农产品板块
以大豆贸易为例,尽管我国是大豆进口大国,但此前美国大豆在我国市场也占据一定份额。此次加征关税后,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将显著上涨,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与此同时,这为我国国内农产品企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借此契机,加大对国内优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力度,通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包装、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满足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部分具备实力的企业,还可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推向更多国家和地区,逐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NO.3 企业出海的应对措施
面对“对等关税” 大棒以及这次的对等反制,我国企业需要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布局”,快速转型、优化供应链和开拓新市场来应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
01 数字化转型重塑竞争力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企业转型,数字化出海营销成为新趋势。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算法,企业不仅能精准洞察全球市场需求,还能实现品牌本土化推广、供应链优化及高效运营。同时,AI帮助企业在跨境贸易中提升效率,加速全球化布局。借助云平台,企业能快速应对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市场挑战,增强竞争力,实现快速增长。
02 供应链优化,分散地缘政治风险
在贸易摩擦频发背景下需要加速全球供应链布局。中电新材料在柬埔寨光伏基地受阻后,迅速启动 “东南亚 + 中东” 双基地战略,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沙特,同时与当地企业共建玻璃纤维产业链,既满足 40% 本地化率要求,又带动 50 家沙特中小企业加入供应链。这种 “多点开花” 的布局策略,使企业在遭遇区域性贸易壁垒时仍能保持 30% 以上的产能弹性。
03 重视多元市场的海外社媒营销
建立多元化市场,多渠道挖掘中东、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机会。产品要根据当地口味做点“本地化调味”,通过跨境电商和 linkedin 、 facebook 等海外社交平台,开展精准线上营销、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和品牌合作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再者就是通过海外的平台拉近与消费者距离,让关税压力变机遇,说白了就是“打市场组合拳”,分散风险。
04 提升产品附加值
当企业产品具备较高的附加值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将大幅降低,企业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关税带来的价格上涨压力,保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互旦寄语
关税战本质是产业竞争力的博弈。对于出海企业而言,只有快速转型、优化供应链、开拓新市场,才能在乱局中抢占先机,守住全球份额。